4月初,黃河內蒙古段二期防洪工程海勃灣段岸線保護工程全線恢復。經過兩家企業一個多月的不懈努力,控制河床擺動、穩定河勢、抗洪減災的防洪工程已初具規模,計劃于6月汛期前完成。
5月11日上午,記者在海勃灣段岸線保護工程王元地村以西的黃河沿線看到,一輛運輸車來回穿梭,一臺重型機械辛勤工作,施工人員有序忙碌,加快了漿砌石護坡的施工。
“現場用金屬網圈住石頭的過程稱為石籠網,三排鐵籠為一層,多層鐵籠為一堵堅固的石墻?;\子下面還有更深層次的基礎設施。根據路側附近的地形趨勢,邊坡長度在2米至10米之間的邊坡防護可以說是分層防護烏海市河道管理處處長魏永輝,介紹說。
海勃灣段岸線保護工程是黃河, 內蒙古段二期防洪工程的新增工程,今年實施了黃河防洪工程,從王元地村到巴銀烏蘇黃河村全長6.61公里。本工程主要采用鉛絲石籠網護岸,護岸采用格賓網結構,減少了施工過程中的削坡、卷堤等工作量,有效防止河流或雨水沖刷。工程建成后,黃河的水體將與自然海岸線分開,起到隔離和保護的作用,防止黃河沖刷岸的坍塌和險情。
巴, 海南區, 萬畝灘村, 音陶亥鎮, 海勃灣段岸線保護工程施工現場以南3公里,去年竣工驗收的黃河, 內蒙古段第二防洪工程烏海段5.7公里岸線保護工程,現已成為集高效保護和景觀平臺于一體的河岸護堤。站在王元地村,從南向北看,堅固而美麗的斜坡防護層就像黃河,海岸上的堡壘,保衛著人民的和平。
黃河內蒙古段二期防洪工程是我國172個重點水利工程之一,工程建設涉及呼和浩特市, 包頭市,延腦市、巴, 鄂爾多斯市, 阿拉善盟、烏海市沿線17個縣,總投資44.95億元。該工程的建設是黃河, 內蒙古防洪工程建設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,可進一步提高黃河, 內蒙古段的防洪和防冰能力,對促進黃河沿岸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
